|
调查研究当端正“五官” 辽宁省西丰县委组织部 许雷 |
|
|
来源:共产党员网 作者: 日期:2017-12-18 11:33:16 点击: |
|
|
|
|
|
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的优良传统,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。毛泽东同志在《调查工作》文章中写到:“没有调查,就没有发言权。”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:“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、成事之道。”如何抓好调查研究,对于解决问题、开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,明确要求要改进调查研究。一段时间以来,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成为了常态,悬挂条幅、隆重接待的现象也得到有效遏制。但我们仍会发现,个别地方出现了“葫芦落井式”“蜻蜓点水式”“走马观花式”调研。这不仅背离了调研初衷,更影响到调研成效。就好比第一枚扣子没扣好,再漂亮的“衣服”穿起来也是别扭。而如何抓好调查研究,端正“五官”则是关键。
“双腿”多往田间地头走走。调研的目的,在于全面了解基层实际情况。而现实中,个别调研成了“假深入”的作秀场。有的基层在安排调研点时,首先考虑的是交通是否便利,其次才看是否合适。有的领导干部在调研时,往往“嫌贫爱富”,只进了“前庭”,没有深入“后院”。这样的调研,既无滋味,也无意义,只能算是走走过场而已。下基层调研,先进的地方、好走的地方要去,田间地头更要去。那些“沾泥”的地方、“车轮”到不了的地方,也许最能出真理。
“眼睛”多向深处细处看看。个别领导干部在调研时可谓“紧锣密鼓”“一日千里”,基本上是到哪听听汇报,尚未进点便已经得出调研结论。细算下来,走完数个调研点,顶多半天功夫,倒也真是不浪费时间。“大而全”式调研是能掌握整体方向和脉络,但却如鸡肋一样“食之无味、弃之可惜”。相信最终形成的调研结论、报告,制定出的办法、措施,也是“不疼不痒”。既然已经迈出了下基层的步子,不妨在“面上”观察的基础上,在“点上”驻留目光。
“耳朵”多把问题矛盾听听。调查研究是为了查找问题、解决问题。然而,在个别地方,调研却演变成了指导。基本上是一边听着基层汇报,一边发表几点意见,摆出了一副“钦差大臣”的姿态。还有个别基层,知道领导要来调研,提前做好“充分准备”,生怕领导不知道自己工作的亮点、闪光点,报喜不报忧,图个“皆大欢喜”。如果当年张二廷不“放炮”,周总理又怎能第一时间了解集体食堂的弊端。因此,发挥出调研作用,这个问题导向不能丢。
“嘴巴”多向基层群众问问。在个别地方,“听汇报式”“闭门造车式”调研还或多或少地存在。有的以抽不开身为借口,往往坐在办公室,把基层叫上来,了解了解情况。表面上看,和下去调研差不多,也能掌握个“八九不离十”。但真正的情况是这样么?未必。还有的确实亲身下了基层,但听的“汇报”,一部分也是在“背稿”,内容“硬邦邦”。下基层调查研究,不去问,何谓调查,怎能研究?因此,“不耻下问”这个本领还真要再学习学习。
“脑子”多往基层实际想想。调研是决策的重要依据。可以说,调研准确,决策就会无误,反之则一步错、步步错。2014年至2015年,某县区在没有深入调研的基础上,在两个乡镇的贫困户中推广蛋鸡养殖项目,但由于前期调研工作不利,导致项目全面失败,造成部分农民“背鸡上访”。产生这种问题,一方面,说明一些干部存在敷衍的“懒政思维”。另一方面,说明他们只顾着自己调研的“成绩”,忽略了基层的“实际”,用形式主义抹杀了调研意义。
端正“五官”是做好调查研究的“启动密码”,也是检验干部作风的“鉴别标签”。在新时代,更应以端正“五官”为基石,努力做好调查研究,进而加快实现中国梦! 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