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、聚焦精准脱贫攻坚,着力提升“三农”工作水平
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按照“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的总要求,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,强化“一号工程”意识,切实下足“绣花”功夫,精细精确精微抓重点、补短板、强弱项,确保全年减贫10万人以上,武山县、甘谷县脱贫摘帽。
紧盯深度贫困区域抓攻坚。把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摆在突出位置,集中各方面力量,采取超常规措施,啃硬骨头,打攻坚战,下功夫解决好贫中之贫、坚中之坚、难中之难问题。紧盯全市3县区、5乡镇、581村深度贫困地区,对照“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”脱贫标准,坚持因人因户施策,制定每户脱贫计划,认真编制实施方案,摸清致贫原因、找准脱贫路子、谋划致富项目。加大倾斜支持力度,全市新增脱贫攻坚资金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,新增脱贫攻坚项目主要布局于深度贫困地区,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集中于深度贫困地区,形成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。
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促增收。积极落实科技增粮措施,确保正常年景粮食总产稳定在110万吨以上。发挥产业扶贫关键作用,用足用好省上1000亿元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贷款和500亿元产业发展投资基金,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、农民合作社和种养大户。以县区为单位加快建立产业发展公司,形成“公司+基地+专业合作社+农户”的新型产业扶贫模式,以此引领扶贫产业上规模、上档次、上水平。产业发展要在提高农产品品质、建设冷链物流、促进精深加工、打造特色品牌上下功夫,规划建设农副产品深加工园区,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。新建果品基地10万亩,新增蔬菜种植面积2万亩,新建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80个,输转农村劳动力69万人,力争果品、蔬菜、畜牧产值和劳务收入分别达到108亿元、88亿元、85亿元、145亿元以上。积极推进麦积区、秦安县农村“三变”改革试点,完善贫困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,让贫困群众增加更多财产性收入,分享更多加工流通增值收益。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,积极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,引导支持农民开网店、做微商,打造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。推进光伏扶贫、构树扶贫等工程,多渠道增加贫困群众收入。
改善农村基础条件补短板。用足用好省上1000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贷款,加快农村基础设施、人居环境改善以及危房改造进度。新修梯田12万亩,新建堤防60公里,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0平方公里,新改建农村公路3342公里,贫困地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%。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,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2214户8772人。加大教育扶贫力度,建设贫困村幼儿园110所,全面落实国家中职免学费政策,对贫困家庭中职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,为贫困家庭考入高职、本科院校的学生解决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。推进健康扶贫,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80个,继续全面落实“三户一孤”人员大病救助保险。把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,加大农村污水、垃圾处理力度,绿化美化乡村环境,切实解决城乡结合部、乡镇政府所在地道路破烂和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。
完善工作推进措施强保障。坚持扶贫与扶志、扶智并重,着力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,充分调动贫困户依靠自身能力脱贫致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。严格落实县区党委政府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和各级各部门帮扶责任,扎实落实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措施,精准识别、精准帮扶、精准管理、精准退出,确保脱贫过程扎实、脱贫效果真实。认真执行扶贫开发投入增长机制,确保市财政当年新增财力的10%、县区财政当年新增财力的20%和各级财政当年清理收回存量资金中可统筹使用的50%以上用于精准扶贫,继续实施好“双助贷”工程,加大涉农项目资金统筹整合力度,强化扶贫资金监督管理。全面推行“双线排序比对法”,用好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,加强贫困人口动态管理,确保精准扶贫不漏一户、不漏一人。重视发挥国家定点帮扶单位和天津市东西部协作帮扶作用,在产业开发、项目资金、劳务协作、人才交流等方面争取更多支持。加大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力度,坚决防止和杜绝数字脱贫、虚假脱贫。